走進“青山綠水,四季如春”的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,一派春意盎然,紅紅火火的熱鬧景象。修路、建廣場、蓋活動室……一個個幸福村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;炊煙裊裊的村寨里,群眾們準備著豐盛的飯菜,老人們愜意的曬著太陽,孩子們歡樂的游戲,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邊境幸福村建設帶來的幸福。
自2020年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后,綠春縣緊抓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契機,按照“六個現代化”要求,凝聚規劃、組織、產業、治理等發展合力,全面推進3個沿邊鄉鎮7個沿邊行政村的48個沿邊自然村鄉村振興,切實把現代邊境幸福村建設成為“基礎牢、產業興、環境美、生活好、邊疆穩、黨建強”的幸福村,打造成為中越邊境線上的靚麗明珠。如今,綠春縣一個個沿邊村正悄然蝶變,各族干部群眾正朝著共同發展、共同富裕的目標奮力邁進。
頂層設計:堅持問題導向,做好幸福村建設謀篇布局
綠春縣始終把“抓實干成”作為檢驗邊境幸福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,高標準快謀劃、重質量出成效。
在邊境幸福村建設中,綠春縣堅持高起點規劃,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滯后、產業基礎薄弱、人居環境待優化等問題短板,因地制宜抓整治、因村施策謀發展、因戶因人“開處方”,編制《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方案》《“多規合一”實用性村莊規劃方案》,高標準、高質量推進48個沿邊自然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,全力打造富邊樣板、穩邊示范、守邊屏障。
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例,為破解“山高路遠阻發展”的痛點,綠春縣已全面規劃了“一連二軸三環四對外”路網空間布局,著力推動實現縣城到所有鄉鎮兩小時內通達。隨著路網布局的完善,將有效串起邊地高山峽谷的綺麗風景,進一步夯實沿邊產業、旅游、貿易等發展基礎,不斷筑牢邊境村寨的小康根基。
在規劃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方案時,綠春縣創新提出“基層黨建+美麗家園+民族團結+綜合治理”的組合模式,通過推動基層黨建、產業振興、平安和諧、民族團結進步、文明新風、生態宜居深度融合、一體設計,形成“多規合一”實用性村莊規劃體系,做實“一村一方案”。目前,綠春縣已形成“一村一方案”規劃子項目778個,計劃2023年初步建成,2024年至2025年鞏固提升。
黨建引領:凝心聚力,打好“固本強基”組合拳
黨建工作,做實了就是生產力,做強了就是競爭力,做細了就是凝聚力。
近年來,綠春縣堅持“黨建強、發展強”的工作理念,把抵邊村寨作為全縣鄉村振興、民族團結和強邊固防工作的關鍵點,探索實踐“基層黨建+脫貧攻堅+綜合治理+民族團結”的黨建引領工作模式,以“黨建引領、支部進村、先鋒上陣、合力攻堅”為重要抓手,打好“固本強基”組合拳,扎實推進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工作。
方向定,亦需人心齊。綠春縣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,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,推動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提升政治意識,大局意識。2021年以來,綠春縣累計開展“萬名黨員進黨校”11期,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以推進邊境幸福村建設為關鍵,凝聚全員發展共識。
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實。2022年以來,綠春縣以各級黨支部書記這一關鍵少數為突破口,狠抓“作風革命、效能革命”,堅持“項目建設到哪里,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”的原則,實行縣級領導包保鄉鎮、鄉鎮干部包保村、村組干部包保網格組、網格組黨員干部包保戶的“四級包保、十戶聯動”網格化管理,將基層黨建責任縱向延伸至每個村、組、戶。此外,綠春縣還建立完善專班運行、定期研判、掛牌作戰等機制,常態調度推進責任落實,實行每月督、每季曬、每年考“賽馬晾曬”機制,比學趕超,扎實推進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。
發展為要:聚焦資源稟賦,厚植“興邊富民”特色產業沃土
建設現代化邊境幸福村,產業支撐是關鍵。
在邊境幸福村建設中,綠春縣始終把做強產業作為有力抓手,將邊境地區氣候、區域、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化,全面摸底排查產業基數和就業情況,積極落實“一村一方案”發展規劃,聚焦資源稟賦,探索建立“黨組織+協會(合作社)+農戶”的產業發展模式,著力做優做強特色產業,夯實“興邊富民”基礎。
培育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產業。綠春縣按照“項目帶動、長短結合、務實脫貧、全面小康”的工作思路,工作隊員與技術人員手把手教、肩并肩干,“保姆式”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。如今,“拉祜土雞”、“二甫鼓凳”、“馬宗黃連雞”、“瑪玉茶”等村寨名品已插上電商的“翅膀”,成為發展邊境旅游、邊民互市的富民產業。
打造“一村一景”新業態。綠春縣深挖鄉村遷徙、紅色堡壘、民族團結等特色鄉村素材,抓緊醞釀打造一批文旅融合、康體養生、鄉村民宿、邊地風光等鄉村旅游新產品、新業態。目前,位于中越兩國交界的半坡鄉二甫新村已圍繞“森林—山寨—云海”三位一體的生態文明建設思路,積極打造了“二甫云海”這張旅游名片。
據悉,下一步,綠春縣將接續推行“土地連作+提質增效”、“龍頭企業+利益聯結”、“資源整合+入股分紅”、“組織就業+公益崗位”、“訂單保底+消費幫扶”、“移風易俗+激發動力”等六種增收模式,扎實推進全產業鏈強農、穩崗拓崗富農、政策保障惠農、盤活資源帶農、結對幫扶助農、農旅融合興農、文明新風塑農“七大行動”落地見效。
環境提升:深化邊境治理,營造和諧美麗、安寧穩定發展環境
產業興、邊民富的背后,是綠春縣深化邊境治理、提升人居環境,著力營造和諧美麗、安寧穩定發展環境的積極成果。
“綠色興邊”,擦亮發展底色。近年來,綠春縣積極踐行“兩山”發展理念,擦亮青山綠水發展底色,奮力書寫好綠色發展答卷。一方面,綠春縣堅持生態宜居,補齊48個沿邊自然村“兩污”處理設施,推動邊境村寨清潔、綠化、美化,守護好青山綠水,打造美麗鄉村;另一方面,在邊境一線實施綠色有機茶葉基地、橡膠、胡椒示范園等建設,讓邊民端上“生態碗”,吃上“生態飯”。
“和諧穩邊”,共建精神家園。目前,綠春縣已累計創建主題公園、主題廣場等載體38個,打造8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示范點,9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;通過《鬧宴》《跳鼓》等30多部民族特色文藝精品巡回演出、民族團結禮儀習俗實踐培訓等方式,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,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國家意識、公民意識、法治意識。
“守土固邊”,促進安寧穩定。綠春縣健全黨政軍警民聯防聯控,在3個邊境鄉鎮建立聯合指揮中心,實行“公職人員+邊防戰士+民輔警+聯防員+民兵”的“五位一體”守邊護邊模式,為邊境村鎮營造安寧穩定的發展環境。
“在綠春,可晨觀云海梯田、午看碧波林海、夜賞璀璨星空,隨著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的增量擴圍,綠春縣沿邊村寨將迎來‘蝶變’。”中共綠春縣委書記何陽表示,未來,綠春縣將在資源整合上再發力,在內容拓展上再深化,實現發展有支撐、民生有改善、素質有提升、團結有保障、守邊有動力,確保2023年基本建成“基礎牢、產業興、環境美、生活好、邊疆穩、黨建強”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,繪就“美美與共”的民富景美邊疆新畫卷。 |